2024年高考落幕,近日,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庞明广、周磊等到云南丽江华坪女高,报道张桂梅老师第14次送考。
他们发现张桂梅老师胖了点,本来很欣喜,但张桂梅老师一句话,又让他们感到揪心。
庞明广、周磊等受邀向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“我在现场”栏目来稿,分享这段感人至深的经历。
本栏目长期征稿,征稿信息附文末。
我在现场|记者为张桂梅高兴,她却说:今年是最难的一年
我们从昆明启程,驱车4个多小时前往华坪。当晚马不停蹄赶到华坪女高,看望许久未见的张桂梅老师。自2008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至今,这是张桂梅连续14年送考,我们连续第4年报道华坪女高高考。教学楼三楼,还是那间熟悉的办公室。再次见到张桂梅老师时,我们欣喜地发现——半年未见,她竟然胖了,原本黑瘦的脸也圆润了不少。以前,她的脚背因风湿病肿得老高,上下楼梯都需要人搀扶。但这次,她不光能自己爬楼梯,脚步也轻快了许多。就当我们为此感到高兴时,她却对我们说:“今年是我感觉最难的一年。”原来,就在前不久,她患上了带状疱疹,腰间起了一大片水泡。这种疾病能够引发严重神经痛,医生多次劝她住院输液。但为了不让学生们担心,她只是口服或涂抹一些药物,以此缓解疼痛。因为这个病,救护车跑了两趟学校,学生们吓坏了,都以为今年张老师可能没办法送考。
“所以我得撑着,我得在那儿,她们才安心。”张桂梅说。
采访间隙,不时有学生靠在门边向内张望,眼含笑意与关心。“你们看我还是熬到现在了不是?只要我坐在这里,姑娘们心里就稳一点。”张桂梅说,“我想让姑娘们知道,不管遇到什么情况,她们都不是独自一人在战斗,还有老师、校长在这儿。”过去几年,我们关于张桂梅送考的新媒体报道,几乎无一例外成为“爆款”。今年是第4年,同样的题材,还能不能找到新角度、挖出新故事,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。一直以来,我们对张桂梅的采访秉承着“笨功夫”原则。从清晨到深夜,跟着她的作息,记录她的工作与生活,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不少独家瞬间。采访第一天,我们跟随张桂梅查课时发现:教学楼每间教室都安装了空调,而她自己的办公室里却只有两台旧电风扇。六月的华坪,夜晚气温直逼30℃。从凉爽的教室回到张桂梅闷热的办公室,我们刚坐下就出了一身汗。为什么不给自己也装一台空调?我们再三追问才得知,这些空调来自企业捐赠。由于数量有限,张桂梅选择优先安排给学生和其他老师使用。高考第一天,清晨5点多,我们来到张桂梅办公室,她正在吃药。见她的手来回在办公桌底下摸索着,我们好奇地凑上前去,眼前景象令我们震惊——那是一个大纸箱,里面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和小盒子,都是张桂梅吃完的药品包装盒。更令我们震惊的是,这些竟然只是她一周的药量。见我们无言,她只是轻松一笑——“7天吃一筐,我把吃完的药盒扔到大纸箱里,每周他们就给我收走一次。”
6月7日,张桂梅拿着“小喇叭”叮嘱将要奔赴考场的毕业生带好考试用品。
22时许,和往常一样,张桂梅拿着“小喇叭”再度现身。“张老师我们爱您!”突然,孩子们从宿舍楼里跑了出来,将张桂梅团团围住,一个接着一个,拥抱着陪伴了她们三年的“校长妈妈”。“张老师,您一定要保重身体。”“您生日那天我们要回来看您。”
6月8日,考试结束后,张桂梅在返校的大巴车上休息。
6月8日,高考结束。和过去13年一样,张桂梅又悄悄“躲”进了办公室。
接受采访时,她平静地说:“高中只是人生的一小站,前面的路还很长,根本不需要什么告别、伤感,自己高高兴兴走就行了。”但当结束考试的孩子们收拾行李,陆续离校时,她还是慢慢靠向窗边,扶住窗台,默默注视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踏出校门。伤感的时刻总是短暂的。高考结束当天,她就安排高二学生搬进了高三年级刚刚腾出的教室。教室门口的高考倒计时牌也从“0天”更换成“364天”。
征稿启事
“我在现场”是中国记协微信启动改版以来开创的首个栏目,是编辑部重点打造的精品栏目。
“我在现场”中,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,深挖故事细节,分享真知灼见、流露真情实感,鲜活明快、可读性强。编辑部不定期将优秀作品集纳成册出版发行。
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#我在现场 专栏。投稿地址zgjxwxtg@163.com请标注【我在现场】+单位+姓名+联系方式。
投稿要求:
1、字数2000—3000字最佳;
2、强调现场感,记者在现场;突出故事性,记者讲好故事;提高可读性,语言表达简洁凝练。
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,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,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。
本期编辑:任金蕊 彭婕妮 林芝瑶